有“濰”度丨一個熱氣騰騰的濰坊,讓人期待

2024-07-04 06:00:07 來源: 大眾網 作者: 孫永蓮

攝影:劉波

  大眾網記者 孫永蓮 濰坊報道

  一座城市最好的狀態(tài),就是熱氣騰騰的樣子。

  濰坊今年已經“沸騰”過好幾次了,前有《南來北往》帶火的坊茨小鎮(zhèn)、“萬物皆可飛上天”的國際風箏會,后有城市地標新潮——鳳溪地萬物集夜市、山東省最具影響力的音樂節(jié)IP“新青年”,新元素、新形態(tài)的不斷涌入,讓這座“老城”持續(xù)煥發(fā)新的精氣神。

  一座城市的精氣神,決定著這座城市面對風雨來襲,如何攻堅克難、披荊斬棘,如何“斗罷艱險再出發(fā)”的姿態(tài)。城市精氣神,來自每一個平凡人,又體現在每一個平凡人身上。

  因此,文化活動并不是簡單地把大家聚到一起熱鬧一下,而是通過各種新形式、新業(yè)態(tài),提升城市活力、豐富市民精神生活,讓城市熱鬧起來、動起來,讓人們振奮起來、自信起來,鉚足精氣神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  總是在關鍵時刻“挑大梁”

  一座真正有實力的城市,哪怕正在經歷挫折和艱難,也依然意氣風發(fā)、一往無前。這樣的城市往往基礎雄厚、精氣神強大。

  濰坊的實力不必多說,全省第一農業(yè)大市、第二工業(yè)大市,GDP總量穩(wěn)居前列,高質量發(fā)展綜合績效考核多年位列全省一等,是權威機構GYBrand綜合評估認定的中國百強城市。2024年前5個月規(guī)上工業(yè)增加值同比增長9.1%,是山東省下一個沖刺萬億的“期許之城”,承載著全省未來高質量發(fā)展的重任。

  在城市精氣神上,濰坊也一直是引領者。這種引領來源于自強不息的骨氣、沖鋒探路的勇氣,以及創(chuàng)新實干的魄力。在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發(fā)展歷程中,很多關鍵時刻都有濰坊的身影。

  濰坊的文化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,這里曾是東夷文化的核心區(qū)域、齊文化的腹地、兩漢經學的重鎮(zhèn)、南北朝佛教文化的東方中心、明清海岱間的文學重鎮(zhèn),在中華文明構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103年前的南湖紅船上,濰坊諸城的王盡美與其他12位中共一大代表聚在一起,為當時風雨飄搖的中國尋找出路,開創(chuàng)了改變全中國命運、影響世界百年格局的大事件,為當時身處黑暗中的中國人民照亮了前進的道路,也為濰坊人樹立了延續(xù)百年的精神標桿。

  20世紀80年代末,全國農村改革成果顯現,農民溫飽問題得到解決,對于輕工業(yè)產品的需求開始變大,亟需調整農業(yè)產業(yè)結構、推動改革升級的關鍵時刻,濰坊率先探索推出“貿工農一體化、產加銷一條龍,商品經濟大合唱”,成功開啟了以“三個模式”引領中國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的改革之路。

  在教育上,濰坊也把開拓進取的創(chuàng)新精神發(fā)揮得淋漓盡致,把教育列入重點提升的城市品牌,數十年孜孜不倦探索攻堅,引領實施素質教育改革,率先推進義務教育優(yōu)質均衡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。在課程改革、校長職級制改革、中考改革、教師職稱改革、教育質量綜合評價、“縣管校聘”等十多項國家級教育改革方面為全國“探路”。

攝影:付明皓

  2012年,濰坊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,成為諾貝爾文學獎設立100多年以來獲獎的第一位中國籍作家,極大提升了中國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,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里程碑式奠基人,被譽為“中國文學的破冰者、首航者”。

  直到今天,濰坊“領航者”的地位依然穩(wěn)固。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(yè)開放發(fā)展綜合試驗區(qū),是工信部、財政部聯合認定的制造業(yè)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,是國家首批課程改革試驗區(qū)、教育部認定的全國十大教育改革典型城市,是農業(yè)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全國現代設施農業(yè)創(chuàng)新引領區(qū)……

  改革、試點、先行、試驗,每一次“任命”都是一次托付,每一次托付都重如千鈞,這是對濰坊能力的信任,也是對濰坊善拼敢闖精氣神的認可。

  備受青睞的“爆款”城市

  人們經常用“內修心 外修形”來形容一個人不斷提升自己,城市的提升也是如此。

  精氣神是城市的“內心”,“內心”足的城市就會朝氣蓬勃、昂揚向上,充滿活力和戰(zhàn)斗力,那么城市的“內心”如何表現出來呢?就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。

  2024年年初,隨著電視劇《南來北往》的爆火,坊茨小鎮(zhèn)作為主拍攝場地也跟著出了圈。一時間,全國各地近百萬游客奔涌而來。這座見證了近代中國百年發(fā)展史的工業(yè)小鎮(zhèn)也以其獨特的魅力,征服了慕名而來的游客。背后,除了濰坊近代工業(yè)文明發(fā)展軌跡的魅力,更有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筑、精心布置的年代場景散發(fā)出來的獨特韻味,幫人們留住青春回憶。

  風箏會年年有,卻年年不相同。2024年4月,在第4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上,濰坊的天上又飄滿了各種“想象力”。港珠澳大橋、“蛟龍?zhí)枴陛d人深潛器、中歐班列、“一帶一路”等,都以風箏的形式飛上了天空,新穎的創(chuàng)意和高超的制作工藝令廣大網友贊不絕口,競相奔赴濰坊一睹風采。

圖源: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

  2024年6月,濰坊自主打造的文化IP—鳳溪地萬物集夜市連續(xù)第三年開啟,雖然每年只持續(xù)3個月,但卻因迎合了美食、夜市、音樂等年輕人喜愛的元素而備受推崇,逢開必“爆”,成為濰坊人引以為傲的本土文化品牌,也是外地人夏季來濰坊必去的“打卡”勝地。

  日前,2024濰坊·新青年音樂節(jié)剛剛官宣,將于8月在濰坊舉辦,這也是“新青年”連續(xù)第3年在濰坊舉辦。這是一項能在短時間內聚集數萬人、帶動千萬級消費額、傳播量迅速過億的品牌活動。作為當前全國知名的音樂界新起之秀,“新青年”舉辦超過3年的城市,除了起源地濟南,就只有濰坊了。這背后,也是對濰坊文化魅力和文化氛圍的青睞。

  文化形式是文化內核的外在展示,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內涵豐富、人民精神生活富足的象征。文化形式隨時代變化,推陳出新,始終以迎合大眾需求的樣子出現。

  無論網紅景點、風箏會,還是夜市、音樂節(jié),都是把特定文化內涵通過特定形式展現出來,剛好卡在了人們的審美點上。優(yōu)質的文化內涵遇到恰當的表達方式,才形成了一個個現象級的“爆款”。

  文化自信撐起城市精氣神

  每一座城市的發(fā)展進階,都需要一股力量的拉扯。這股力量來自人,而人的力量來自對這座城市的信心與期盼。

  當人們對自己國家、城市的文化價值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,并對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堅定的信心時,文化自信就形成了。

  如何激發(fā)起人們的文化自信呢?濰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就是創(chuàng)造性轉化、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,在傳承中做好創(chuàng)造和創(chuàng)新文章。

  從上古虞舜少耕于濰河故里到文祖?zhèn)}頡造字于彌河之濱,從齊相晏嬰縱橫遠見與辯才到東漢鄭玄解讀經學大道,從豪放詞圣蘇東坡、婉約詞后李清照到北宋畫家張擇端、揚州八怪鄭板橋,再到近代金石學家陳介祺,都在濰坊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資源,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源。

圖源:十笏園博物館

  利用并發(fā)展好這些文化資源,是構建文化自信的關鍵一步。

  依托豐厚的文學底蘊,濰坊緊扣時代脈搏,創(chuàng)造出一系列優(yōu)質作品。在第十六屆中國民間文藝“山花獎”、第十三屆“泰山文藝獎”、第六屆“泰山文藝獎”(文學創(chuàng)作獎)評審中,濰坊市1件作品獲“山花獎”、8件作品獲“泰山文藝獎”,3件作品獲“泰山文藝獎”(文學創(chuàng)作獎),獲獎總數位居全省前列。其中濰坊市核雕大師田洪波創(chuàng)作的《那個年代》系列核雕作品榮獲中國民間文藝“山花獎”,是中國民間文藝的最高獎。

  民間藝術的生命力,只有融入日常生活中,才能持續(xù)旺盛。濰坊的“文化家底”不在殿堂,而在民間。古琴、剪紙、核雕、泥塑……這些世界級、國家級文化遺產,在大街小巷處處可見,早已是尋常人家把玩享用、收藏饋贈的文創(chuàng)產品,在普通人世代日常的生活滋養(yǎng)中歷久彌新。

  文化“兩創(chuàng)”不只是文藝界和民間藝人的職責,更需要來自政府的支持。濰坊風箏產業(yè)占全球市場份額80%以上,昌樂鄌郚電吉他出口產量占全國出口總量40%以上,黃金珠寶年加工交易規(guī)模達到500億元,傳統(tǒng)工藝類企業(yè)和家庭作坊年產值200多億元……越來越多人進入文化產業(yè)領域,文化產業(yè)貢獻額越來越高,背后是政府部門薪火相傳般的規(guī)劃與推動。

  在文化力量的推動下,濰坊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,是世界風箏之都、中國畫都、金石之都、東亞文化之都、國際和平城市,濰坊人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。

  自信源于內心深處的底氣,底氣來自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認知。正因為對自身認知清晰,濰坊的文化事業(yè)才會生機盎然,文化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才會活力迸發(fā),940萬濰坊兒女才會激揚著蓬勃向上的力量。

  心中有期待,眼里有光芒,這才是一座拼經濟城市該有的樣子。